万寿节不大操办,可三位妃嫔还是带着宫人们,在内宫营造了喜庆的气象。檐下挂了方胜葫芦,人人都做了喜庆的衣服。
不管宫外的军民如何,在这内宫,就是家里,还是要让万岁心中欢喜愉悦的。
看到刘玄初抱着一撂奏疏题本走过来,黄立不由得苦笑了一下,有些无奈地走回御椅坐下。
放权是别人看到的,但黄立还是要抓总,很多大事还要他做最终决定。而且,内阁作出的决定,黄立也会知道,尽管多数都是批阅同意。
“刘卿免礼,赐座。”黄立微笑着命宫人搬来绣墩,对这位心腹给予礼遇。
刘玄初知道是万岁有事要和他商议,便施礼谢恩后落座。
虽然机要处都是皇帝近臣,比内阁官员还要更加能左右皇帝的意旨,但没有太高的品级。
对此,黄立是心怀愧疚的。凭刘玄初的才干,不弱于方光琛,做个一省巡抚是绰绰有余。
黄立整理了下思路,缓缓说道:“朕有意增加阁臣,现下是三人,要增加到五至七人……”
毛寿登、蒋尚膺、洪育鳌,是现在的阁臣,黄立至少要增补两名,分别是张煌言和刘体纯。
五人或七人,遇大事不决,则采取举手投票制。虽然毛寿登暂时为内阁首辅,投票时却也只有一票。
改革越是深入,政务越是细致。随着皇权不下乡的改变,官府机构会增加,官吏数量也会增多,管理工作会更繁重。
刘玄初想了想,试探着问道:“万岁要再下放权力,军政事务都由内阁决定,万岁只是批阅即可?”
黄立微微颌首,微笑着说道:“差不多是这样,倒不是朕要偷懒怠政,而是未雨绸缪。”
刘玄初张了张嘴,不好再深问。
什么叫未雨绸缪,自然是皇帝或是病重不能处理朝政,或是出了意外,导致国家无君。
这些话太忌讳,不好说出来。
“微臣以为可行。”刘玄初拱手奏道:“万岁英明神武,只需提纲挈领,必不致朝政紊乱。”
停顿了一下,他又补充道:“阁臣精明强干,竭忠报效,也必不辜负皇恩。”
责任内阁是黄立要建立起来的,但皇帝依然大权在握,能一票否决。刘玄初也看得明白,皇帝所谋甚远,绝不是那么简单。
黄立微笑着点了点头,说道:“暂选张煌言和刘体纯入阁,大都督府由李来亨主持,可否?”
刘玄初并没有多想,说道:“张大人和刘大人皆是忠诚之臣,万岁慧眼,微臣钦佩。”
论资历,张煌言是早就有入阁的资格;刘体纯,更是郡王之尊,最早的从龙之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