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七章 随波逐流(1 / 2)

“万岁还真是能敛财啊!”郑经摇了摇头,感慨道:“一面要准备打大仗,一边还能大搞战后重建。想一想,这钱花起来真跟流水似的。”

陈永华知道郑经如此不避讳,也是表示对自己的亲近和信任。不是如此,不敢说这有些不敬的话。

而且,郑经还是以先生称呼,这既是郑成功时定下的,也代表着郑经现在对他的态度。

或许是提醒陈永华,他还是出身于郑家,对郑家子弟要多多照拂;或许只是亲近的表示,打感情牌。

陈永华不知怎么理解,却只是就话论话,笑着说道: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万岁倒是深悉此理。”

这话说得精僻,不仅是说皇帝,还说出了皇帝的所思所想。只要来钱路子正当,赚多少都是自己的,这就是他对商贾的态度。

郑经和陈永华边走边说,在一处酒楼前停下脚下,闻着葱姜酒的香味,郑经招呼着陈永华,非要进去吃喝一番,好好领略一下闽菜的风味。

见郑经兴致颇高,陈永华也不想扫兴,笑着和郑经一同走进酒楼。

顺应大势,才能荣宠不衰。

陈永华为郑经能想开而感到高兴,能够看清形势,并放远眼光,要在海外开枝散叶,实在是郑族之幸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虽然江南光复的时间不长,但变革越来越多,越来越深入。

能适应并改变者,自然有着很多翻身崛起的机会;顽固不化者,只要不违法乱纪,老实本分地做工做人,倒也不愁温饱。

王士元,终于还是为五斗米折腰,进了余姚县衙做了小吏。并因为表现不错,从最低的十五级升到了十四级。

看在钱的份上,王士元觉得继续干下去也不错。至少,家里的婆娘唠叨得少了,孩子们也能偶尔吃上肉了。

婆娘还想出来工作,王士元却坚决不许,只好买了纺纱机,在家里纺纱,再卖给收购的商铺。

这样也能贴补家用,王士元一家倒也达到温饱线,甚至还要超出不少。

估摸着要到下班的时辰,王士元加快了速度,希望能赶紧完成工作,能够按时回家。

“要和去年比的话,税收增长了三成左右,很不错的成绩。尽管支出也多,但也不算什么,固定设施嘛,又不是年年要投入。”

王士元也学到了很多新名词,对于政务,也熟悉了很多。其实,工作并不复杂,对于识文断字的读书人来说,不难。

小学教材共三本,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,语文可以忽略,常用的两千个字,他们可是认得比这多得多。

自然常识呢,翻看过一遍,凭他们背诵强记的本事,也能轻松掌握。很多常识,还真是他们所不知道的。

只有数学,稍微难一些。阿拉伯数字,竖式计算,小数点等等,肯定是没接触过的新知识。

王士元用了两个月苦读,考过了,有了文凭,才升为十四级官吏,俸禄也涨了将近一倍。

“王兄,有空儿嘛,去喝两杯呀!”同事赵同在旁边的桌子上抬起头,笑着询问道。

王士元轻轻摇头,有些抱歉地笑了笑,回答道:“家里还有点事,不能陪赵兄同饮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