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思谋前程(1 / 2)

鹅的三国 中更 2819 字 1天前

青伞盖牛车再次启程,黑熊背靠车厢盘腿而坐,左手抚着一侧趴卧的大白鹅。

斜对面是袁涣,袁涣闭目假寐,并无主动交谈的兴趣。

只是黑熊闭上眼睛,就想起了蔡贞姬抱着小侄儿那怯懦的面容。

大概这样的蔡贞姬,给他一种很熟悉的感觉。

无关乎容貌家世,仅仅只是生活际遇与对方的心态。

这乱世之中可怜的女人、男人数不尽数,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。

所以贫家怯懦少女,也非真的怯懦,这只是一种适合生存的处世态度,怯懦背后是狡猾,狡猾之后是残酷。

这个世道再乱,也不会有人丧心病狂去杀害蔡邕的孤女。

蔡氏族人与附近乡亲再穷困,也会竭力救济蔡贞姬姑侄,这是公义所在。

蔡贞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十分安全的环境里,这种安全与秩序环境里生活的少女有一种让他熟悉、心安的天真、蠢萌。

车轴摩擦作响,良久之后驾车仆从开口:“袁公,再有三里路就能到高家庄园。”

“嗯,直接去吧。”

袁涣高声嘱咐,才看黑熊,问:“足下去高家所为何事?”

“祭拜高顺。”

“足下与高顺有旧?”

“我的护卫与高顺有旧。”

黑熊反问:“袁君,可想要自由之身?”

“自是想要的,足下冒险挟持袁某欲投河北,又怎会轻易放弃?”

袁涣说着笑了笑:“易地而处,既已得手,袁某不会让步。”

“把你绑去河北,你顾忌家人安危,必然不肯献策出力。总不能让你去种地捕鱼,只能清养,这会浪费河北的米。”

“正所谓投石问路,袁绍这人眼界颇高,我需要袁君这样盛名在外又才器卓群的敲门石。”

“就是要释放袁君,也不是现在,肉票将军就是前车之鉴。”

黑熊说着忍不住做笑,袁涣也是呵呵轻笑,大概也能听出来肉票将军指的就是夏侯惇。

当时夏侯惇巡视军营,被几个新编训的贼寇劫持索要物资想要离开军营,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劫持的是主将夏侯惇。

随后夏侯惇的护军韩浩命令士兵遵奉汉律,不要顾及人质要连着贼人一起砍杀,才把贼人吓住,弃械求饶后被悉数斩首。

破吕布后,朝廷也调查明白当初真相,辟谣宣传说是吕布派人诈降企图劫持夏侯元让将军,绝不是什么收编贼兵临时起意。

敛笑,黑熊就说:“我这人出身卑微,说话也没人听。所以想请袁君书写一道书状,向袁绍提议联合刘玄德、刘景升。据我所知,孙曹和睦,曹操向北,孙权向西,有二分天下之势。”

二分天下。

袁涣听着面露诧异之色,认真打量黑熊。

断定这小子出身不高,因为从去年开始已经形成了明确的两个对抗阵营。

收敛笑意,凝视黑熊:“足下亦欲为何?”

“我只想寻一处净土,奈何曹操律法如渔网,治下庶民难得安宁,富庶之家更是难逃。若河北能安身我就选择河北,若不能,我想去荆州。”

“希望袁君在书状中描述此事,我实与孙曹有仇,愿引领船队绕青徐海路,经长江跨荆扬直入襄阳,将袁绍使者送到刘表处。”

“听说曹操遣钟繇经营关中颇有效果,关中如似臂膀,哪能放任?今曹操大军屯陈留,有顾望四方应时而动,后发制人之意。既然曹操求战,不妨出兵河东。攻下河东,则关中破裂,钟繇自难立足。”

“曹操不分兵救援,则失关陇之众;若分兵,那他现在所蓄之势自解。”

这些是黑熊回忆三国演义推算出来的破解办法,马腾、韩遂还在壮年,是不会轻易雌伏的。

他们将凉州祸祸的空无人烟实在养不活军队,只能迁入关中。

关中诸将与司隶校尉钟繇保持和睦,不是敬畏顺从钟繇,只是大家各取所需,想稳定发展、生活罢了。

一旦有更好的机会,或有危及目前地位的事情发生,这些人一定会跟钟繇翻脸。

虽然现在民间传言钟繇重修了长安城,很多避难出逃的关中人陆续返乡……可这新长安城应该没什么用。

否则未来马超、曹操之间的决战就不该是潼关、渭南之战;能爆发潼关之战,说明曹操大军抵达前,马超已经拿下了长安城,驱散、瓦解了钟繇势力。

现在的袁绍依旧是大将军录尚书事,人家大将军幕府发出的委任书状性质与尚书台发布的诏书性质类似。

伱认同,那大将军幕府的委任命令法律效应等同于尚书台诏书。

只要袁绍舍得,给马腾、韩遂各弄个重量级官位,钟繇自己就干不下去了。

袁涣听了收敛笑容,思索片刻,凝声拒绝:“此乱国之策也,我受你劫持去邺城,曹公不会害我家人,反而不失慰问。可如果为你书写这书状,我纵然留下,满门上下鸡犬难留。”

“你的意思是说邺城有曹操的耳目,还在袁绍侧近?”

黑熊反问,见袁涣厉目相视不复温和之色,于是就说:“既然曹操不会杀你家人,那就随我去河北吧。至于袁绍听不听我的,我也不甚在意。”

见黑熊目中无人直呼姓名,袁涣就问:“你就不怕死么?”

“难道怕死,曹操就不会杀我?”

黑熊又是反问,随即说:“我已被曹操杀死一次,又怎么会怕第二次?”

“此言何意?”

“你自己想吧,我又不是你的师长,你也不是我的门生弟子,没必要为你解答疑惑。”

黑熊说着闭上眼睛假寐:“世上最昂贵的就是知识。袁绍需要一个弃暗投明的梁国相,也需要一个大义灭亲的孙谦。”

“他只是病了,又不是死了。未来形势变化,谁又能说得准?”

“兖州士民能反他曹操一次,就能反第二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