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0章 洞天福地(1 / 2)

“这应该就是血祭阵法了。”

“没有想到,堂堂华夏的洞天福地开启阵法居然是血祭阵法,这真的是一种嘲讽。”

秦风看着眼前的阵法纹路,推测的说道。

心中也是苦笑不得。

洞天福地可以说是道家的正统之地,也就是所谓的名门正派。

然而,其打开方式,却需要类似这种魔教的方法。

确实有点意思。

前世的记忆之中,在这抚仙湖之中,先是一场杀戮,杀戮所产生的血液,侵入到了阵法之中,这才打开了洞天。

所以,就没有出现现在秦风这样的情况。

秦风走动了一下。

下一刻,就直接从炼魂炉内,将早已经准备好的黑狗血给拿了出来。

原本这黑狗血,是准备用来破解阵法的。

以防万一,会遇到什么阴煞之物。

毕竟这里是洞天福地,是上古时期的东西。

谁知道里面会不会诞生什么恐怖的存在。

没有想到,当初所预备的东西,居然用到这里。

十公斤的黑狗血,足够进行血祭了。

秦风一桶一桶的将其拿出来。

顺着这块空地,直接倾倒下去。

很快,空地之中,就产生了一阵血腥的味道。

不过这些对于秦风来说,并不在意。

十公斤的黑狗血,整整装了十个木桶。

秦风全部倒下去了。

毕竟人血和狗血,还是有一些差异的,他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,这些黑狗血能不能够产生相同的作用。

所以,越多越好。

做完了这一切之后,秦风已经感受到脚底下,这块空地的阵法已经散发称呼强烈的波动。

不过很明显,这还不够。

秦风又将剩下的鸡冠血,也全部倒了下来。

但是,依旧还是要差了一点。

“果然,还是没有人血这么有灵性。”

秦风微微的感叹了一声。

没有过多的犹豫。

体内的灵力运转,秦风右手手指上,一滴鲜艳的鲜血,滴落了下来。

当这一滴鲜血直接滴落在地面上的时候。

顿时,秦风脚底下的阵法,就产生了变化。

原本昏暗的湖底下,顿时散发出强烈的光芒。

这道光芒直接将秦风给笼罩住。

下一个瞬息,一阵强悍的波动闪烁而过。

秦风就消失不见了。

就在秦风消失的片刻之后。

外面抚仙湖的岸边上,数道强悍的气息,从天而降。

原本还没有离去,还在犹豫的众风水修士,瞬间就懵逼了,还以为刚才的那个年轻人,又回来了。

只是,下一秒发现,出现的并不是那个叫做秦风的年轻人。

而是几个老者。

身着道袍的老者。

“阵法已经启动,洞天福地已经有人进去了,快。”

为首的老者,眯着眼睛,双眸之中闪烁出一丝精湛的光芒。

为首的几个老者二话没说,直接临空飞行,朝着岛屿上,冲击过去。

就在即将上岛的瞬息。

几个人在半空之中,踌躇了一下。

很明显是受到了那层无形屏障的影响。

不过,并没有想象中的晕厥,而是降低了下高度,再次前行。

岸边的一些风水修士看到这一幕。

心中也忍不住的幻想起来,是不是那屏蔽消弱了。

顿时,就有风水修士行动起来。

毕竟,传闻之中的洞天福地,实在在太吸引人了。

一些风水修士,被内心的贪婪给蒙蔽,下一刻,十多个风水修士,也是朝着那边岛屿前进。

只不过,这十多个风水修士最终能够上岸的,只有三五个人。

这些能够上岸的,都有一个特征,那就是都已经踏入了乘气境界。

“乘气境界是个门槛。”

而剩下的在岸边的风水修士,瞬息就明白了这一点。

时间也在缓缓的过去,基本上,只要达到了乘气境界的风水修士,都上岛了。

同样的,似乎跟商量好的一样,陆陆续续的,还有一些风水修士,都朝着这里赶来。

有修为境界高深的。

也有修为境界一般的。

一直到数个小时之后,又来了五个风水修士。

这五个风水修士,有着一个特征,那就是左手袖口的位置,都绣着一座山。

如果秦风在这里,就会发现,这五个人,就是山门中人。

五个人的周身,都跟弥漫着一层雾气一样,普通修为境界的风水修士,根本就看不清楚他们的面貌。

传送阵已经被秦风开启了,自然这些人,一进入到通道之中,没有丝毫的差异,就直接传送了进去。

时间回到数个小时之前。

秦风只感觉到眼前一阵白色耀眼的光芒闪烁而过。

神识一阵轻微的恍惚。

下一个呼吸的时间。

就出现在了另外一个世界。

道教洞天福地为十大洞天、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。

洞天福地于本方世界有联系,但又互相隔绝。

传说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,则可得道成仙。

真诰;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,“洞虚内观,内有灵府,清虚之东窗,林屋之隔沓,真洞仙馆也”。

陶弘景注云:“清虚是王屋洞天名,言华阳与比,并相贯通也。”

二书皆言句曲山又名为句金之坛,“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,因以致名”,即以“洞天”指谓山洞。

“福地”则意谓得福之地,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,修成地仙。

道迹经云,句曲山又为地肺山,七十二福地之一“居月弗地,必度世,见太平”。多为山洞泉源,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。

道书所列福地,多为地仙、真人所主宰,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。

“洞天福地”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,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“十大洞天”、“地中洞天三十六所”,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。

战国以来盛传“三神山”说和“昆仑山”说,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,昆仑山则远在西方。

道教形成以后,随着道士入山隐居、合药、修炼和求乞成仙,群山壮丽的景色,奇峭的峰峦,幽奥的洞壑,从洞中涌出的溪流,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,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,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,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

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,欲求神仙,须登山请乞、入山居住或合药。

葛洪按引仙经,其中提到华山、泰山、霍山、恒山、嵩山、少室山、长山、太白山、终南山、女儿山、地肺山、王屋山、抱犊山、安丘山、潜山、青城山、峨眉山、金城山、緌山、云台山、罗浮山、阳驾山、黄金山、鳖祖山、大小天台山、四望山、盖竹山、括苍山等二十余座。

并谓:“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,其中或有地仙之人。上皆生芝草,可以避大兵大难,不但于中以合药也,”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。

按照道教观点,天、地、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。

仙境也是“结气所成”,它们相互感通,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。

但因气质清浊之异,而上下有别。

故天地宫府图序称:“道本虚无,因恍惚而有物;气元冲始,乘运化而分形。精象玄著,列宫阙于清景;幽质潜凝,开洞府于名山。诚志攸勤,则神仙应而可接;修炼克著,则龙鹤升而有期。至于天洞区畛,高卑乃异;真灵班级,上下不同。”